起步的艰难
在去年刚接触 Cloudflare(CF)时,我就听说了“优选节点”这个概念。虽然网上有一些教程,但几乎没有一篇真正能把方法讲清楚。总感觉有些作者生怕别人学会,写得含糊不清。那段时间,我反复寻求帮助却总是碰壁,最终只能放弃,只能忍受美国节点带来的高延迟,以及 CF 不断回源到国内源站时的速度瓶颈。
从放弃到突破:优选的起步
直到今年,我将网站迁移到腾讯云,同时把域名的 DNS 解析切换到了 DNSPod,才重新考虑研究 CF 优选节点。在某个下午,我一鼓作气完成了优选配置。初期体验确实改善了一点点,同时也发现优选节点还不错 CNAME 绑定到各大厂商的 CF 节点,稳定性显著提高。比如 VISA 和 CSGO 等网站的节点,由于线路特殊,几乎不会受到大陆的封锁影响,效果也相当稳定。
CF 优选的花样玩法
很快,我摸清了 CF 优选的原理和实际效果,并开始深度定制。例如:
- 锁定节点地区:根据 IP 信息,结合机场代码,实现节点的地区固定化。
- 定制化服务:利用华为云结合自己的优选 IP,打造全国延迟最低的 CNAME 服务,体验非常丝滑。
- 帮助他人:为社区大佬提供优选支持,比如机器代选 CNAME 服务。
然而,这些玩法虽然满足了我的技术探索欲,但也让我意识到了一些问题。
优选的局限与放弃的理由
CF 优选的提升确实存在,但对于一些需求场景来说,并没有质变:
- 延迟低 ≠ 真好用:哪怕延迟低到十位数(实测全国平均最低110ms左右),也并不代表实际体验优异。
- 维护成本高:定期优化节点和保持线路质量是一项耗时耗力的任务。
- 回源依赖硬限制:如果源站位于大陆,哪怕节点固定在香港,晚上高峰期的丢包率依然会让你怀疑人生。
此外,CF 优选是改善方案,而非颠覆式解决方案。如果你需要真正极致的性能,大陆服务器+备案+CDN 才是正解。
优选的正确应用场景
尽管 CF 优选有其局限,但在某些场景下仍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,比如:
- 源站在境外:当源站部署在境外服务器上时,CF 优选可以显著提升大陆用户访问速度。
- 静态资源缓存:将大容量图片、视频等静态文件缓存到 CF,提高网站加载速度,同时减轻源站压力。
- DNS 分流:结合 CF 优选,可以实现国内外 DNS 分流,有效提升国际访问体验。
写教程的困惑
不少小伙伴建议我写一个详细的 CF 优选教程。他们说我表达清楚,能让人看得懂。然而,我的兴趣并不大,因为:
- 网上教程已不少:已有很多博主写得不错,尽管有些核心避坑点没有强调,但稍加思考就能理解。
- 人人优选=无优选:当优选成为普遍现象,性能提升的空间也会缩小。
- 我的追求改变了:如今,我更倾向于自建 CDN 系统,健康监测、部署防火墙等一系列操作,直接提升网站防护能力,抵御大规模攻击。
总结:从优选到理性选择
如果你对 CF 优选抱有幻想,建议先冷静思考:
- 对于国内源站,优选只能缓解问题,无法彻底解决高延迟、丢包等痛点;
- 对于境外源站,CF 优选是一个值得尝试的优化手段,但依然要关注静态资源缓存的配置;
- 站长的核心是学习防护,避免因攻击或刷流量而造成损失。
CF 优选本质上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工具,特别适合小站长逐步进步,而不是一劳永逸的万能方案。至于用 CF 套家用设备实现外网访问的用户,想要一个不错的效果和速度,这条路不是长久之计。